(086105)管道交通运输

(086105)管道交通运输

11111111

    专业代码:086105

    专业名称:管道交通运输

    联系方式:0797-8312059 陆老师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61电路

    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编,高教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华成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阎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加试参考书目: 1.《微型计算机原理》(第四版),姚燕南、薛钧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陈伯时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研究方向:01管道磁悬浮技术 02管道物流无人配送 03管轨系统牵引驱动 04管轨系统运行控制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我校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始于2000 年,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点的重点学科方向之一,2019年获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直线电机大功率牵引驱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轨道交通运行与节能控制、悬浮与导向控制、隧道交通节能控制、车辆动力学控制、新能源汽车控制、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等。近几年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在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感知、评价与服务、轨道交通系统节能运行协同优化、城轨交通路网运营安全保障、轨道交通系统效能配置理论与牵引优化、城市交通拥堵预测与控制、多元混合交通仿真建模、基于小目标可见度与中间视觉理论的公路隧道照明节能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大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

    2.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该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34名教师,包括10名教授和16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3人,其中2人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拥有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人选 3 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名。

          贾利民: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江西理工大学“清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总体家组长,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科学,“十三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交通领域专组副组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评估交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总体纲要评估交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杨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理工大学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永磁磁浮技术及应用专委会秘书长;江西省磁悬浮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智能控制、列车节能运行优化。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系统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级课题 5 项;与国内磁悬浮轨道交通优势单位具有较好的学术交流与互动;具体组织实施了首条永磁磁浮空轨载人试验线——“红轨”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邝先验:博士,教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图像处理与应用;近几年发表 SCI、EI、ISTP 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中小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的多元混合交通仿真建模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最优路径选择的区域交通管控方案评价仿真实验研究”,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3项。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学科点近3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检索30余篇;出版著作3部;完成国家级课题3个,在研2个;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研近20项;完成横向课题10余项,在研10余项;导师年均科研经费10余万。与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赣州交警、赣州公交总公司等交通研究、管理与运营等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批成果得到应用。

    4.培养条件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学术特长明显、知识丰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导师队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研究,主持了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完成了十几项横向课题研究,还有多项课题在研。具有先进完备的科学研究设备和仪器,总价值2000多万元,拥有江西省磁悬浮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智能计算与网络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方向),江西省机器视觉及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方向),校级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等平台;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师资、课题、实验等良好的研究条件。

    5.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掌握交通运输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电子科学、控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本学科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基础理论课包括:矩阵论、计算方法、随机过程。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线性系统理论、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交通流理论、工程伦理、智能运输系统、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交通运输导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组织、交通运输管理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计算机视觉技术、电机调速理论及控制、城市动态交通流分配、磁悬浮技术及应用等。

    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红轨”试验线竣工仪式

    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红轨”试验线现场照片

    永磁悬浮管轨物流系统参加第二十三届高交会,获得优秀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