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11111111

    专业代码:0810

    专业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联系方式:0797-8312249  霍老师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71通信原理

    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通信原理》(第7版),樊昌信、曹丽娜,国防工业出版社.复试参考书:1.《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门爱东、苏菲、王雷等,科学出版社.2.《C程序设计》(第5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加试参考书:1.《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张宗橙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研究方向:01 新一代通信系统与网络通信安全02 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03 微机电系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04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05 智能信号处理与新型光电器件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信息科学与通信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代码:081002),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2005年获批。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通信安全、智能信号处理、现代通信系统与器件、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微机电系统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等。近几年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在可信可控通信网络协议、广义编码与时空编码理论及应用、IPV6的实时通信技术、5G通信理论与技术、入侵检测与信息对抗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目标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视频通信与高效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井下图像增强和矿相分析、无线测控网络、消费电子产品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大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

        2.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42名教师,包括10名教授和18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2人,协作导师4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8人,其中2人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拥有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人选3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

      张小红:博士、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4 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混沌扩频通信、细胞神经网络、信息隐藏与伪装; 年均发表重要学术论文6篇。完成的项目有:广义超混沌步系统构造及其在安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基于广义混沌同步理论的网络安全数字通信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主要在研项目有:时滞广义混沌同步机理及其在视频安全通信中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P网络的信任管理体系和理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项目)。

    李艳玲:博士、教授,江西理工大学清江人才,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1 项。长期从事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方面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在 Physical Review A、Laser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s B、Journal of Physics A和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20余篇,论文被引300多次。并担任三个 SCI 期刊审稿人。

    许春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江西省“赣鄱先锋”、江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获得江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江西省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1个,主持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长期从事智能语音信息处理和深度学习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在语音增强、语音分离、语音识别、智能医学信号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China Communic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声学学报等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担任了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中国通信(英文版)等多个知名SCI期刊审稿人。

    梁苗苗: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21年入选江西理工大学“清江青年英才计划”。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遥感影像处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3项,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课题1项,在IEEE TGRSIEEE JSTARSIEEE GRSLRemote sensing等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或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IEEE TNNLSIEEE TGRSIEEE TCINeurocomputing等学术期刊审稿人。近5年科研工作主要围绕高光谱遥感影像特征学习与地物识别,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交互编码下的多特征潜在共性与特性结构学习;动态区域感知下的轻量化深度模型构建;基于自监督预训练的泛化性数据表征等方面。

       

    图1 省级研究生/本科生教学成果奖

                   

    图2 学科带头人获得的荣誉称号/人才工程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学科点近3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50余篇;出版著作3部;完成国家级课题7个,在研9个;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研课题近20项;完成横向课题10余项,在研课题10项;导师年均科研经费8余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余项。与中国移动赣州分公司、中国电信赣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赣州分公司、赣州广电局等通信管理与运营企业及赣州本地多个IT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江西铜业公司、铜陵有色公司、中金岭南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了长期的科技服务,一批成果得到应用。


    3科学研究获奖

    4 研究项目:电动轮运维跟踪系统

    5 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4.培养条件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学术特长显明、学缘结构合理、团结敬业的导师队伍。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研究,主持了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完成了十几项横向课题研究,还有多项课题在研。具有先进完备的科学研究设备和仪器,总价值2000多万元,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共建中兴通信共建NGN联合实验室、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拥有大量的导师和研究生工作室,为每位研究生提供了1个不少于4M2的工作位。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师资、课题、实验等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条件。

    共建实验室的牌匾

    7“产学研合作基地

    5.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掌握电子科学、

    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及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基础理论课包括:矩阵论、随机过程。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泛函分析、现代通信原理、压缩编码理论、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必修课包括: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