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11111111

    专业代码:0805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联系方式:0791-83858330  黄老师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 ④841材料科学基础

    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材料物理导论》(第三版),熊兆贤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

    加试参考书目: 1.《半导体物理》(第二版,上册),叶良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材料性能学》,北京大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研究方向:01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2 低维纳米材料及计算材料学03 材料物理与化学04 稀土功能材料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物化特性、使役性能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制约规律,并研究材料与构件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及构件的学科。

    本学科201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九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江西省第一、二批示范性硕士点,是“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重要支撑学科。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能源及光催化材料;2)低维体系电子器件;3)稀土荧光玻璃/陶瓷的设计;4)熔盐电化学。

    2、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学历9人,分别占比50%和75%,其中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如下:

    饶先发:男,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入选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教育部全国高校十大中青年骨干人才、赣州市创新领军人才、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学者、中南大学访问学者、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国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曾获全国高校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高校十大最美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70余项荣誉。近年来,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冶金科技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赛全国铜奖、省级银奖并获优秀指导老师。出版著作9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团中央重点课题1项,省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先后被全国160多所高校邀请去做有关的学术报告。主要致力于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开发等研究工作。

    夏李斌: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主要致力于稀土光功能玻璃/陶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了“稀土材料学、稀土发光材料”等理论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功能荧光玻璃/陶瓷、固废玻璃陶瓷、高效荧光粉”等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分析。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各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省级奖励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技项目5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2项,总在研经费超百万元;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二区以上论文10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李亮星:男,198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熔盐电化学研究,研究方向有轻金属熔盐电解理论与应用、稀土铝合金高性能材料制备及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温室气体减排。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指导学生在研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2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

    许梁:男,1981年12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计算模拟中心主任,从事光催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和物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杰青)等项目;入选江西省高层次人才、江西省赣州市青年创新人才、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中国有色金属专家库、全国能源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理工大学青年科技标兵、《Tungsten》期刊青年编委;荣获2019年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0机甲大师赛三等奖;近五年在Chem.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J. Mater. Chem. C,J. Phys. Chem. C,Catal. Sci. Technol.,Appl. Surf. Sci.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SCI他引1000余次,编写专著1部,获批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3项。

    陈铜:女,汉族,198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时代赣鄱先锋。多年来从事低维体系电荷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熟悉掌握DFT-NEGF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CS sensors,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Nanotechnology、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高水平期刊公开发表近40篇SCI论文,多篇合作论文。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参与4项;主持4项江西省科技项目(包括省杰青项目1项);主持2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获得江西理工大学“清江青年优秀人才计划”支持,荣获2018国家留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并于2018.8-2019.8在加拿大McGill大学访学。出版专著4部,获批软件著作权 10余项。

    李权:男,汉族,198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南昌市微轲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在江西省科技厅借调工作一年多。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学科竞赛奖20余项,指导本科生完成或立项国家级双创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授权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软著15项。研究方向为低维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机器学习辅助能源材料设计、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应用。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学科研究领域包括低维纳米光催化能源材料以及新型智能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新能源材料器件研究,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目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科技厅项目6项,教育厅项目10项;近两年发表SCI论文5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引进高水平博士人才3人,1人获江西省“赣鄱先锋”、江西理工大学“青年清江学者”称号。

    4、培养条件

    本硕士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2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研究生导师6人。教师专业学历高,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教学与指导水平较高,每位导师都有导师工作室。

    另外,本专业成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计算模拟中心校级平台,对接我校材料基因组与智能计算研究院,助力我校材料基因组计划和材料学科的发展。拥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三维数字测量仪、单晶衍射仪、压电力显微镜、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铁电测试系统、压电测试系统、二阶非线性光学测试系统等各种精良仪器设备1000余万元,实验及附属用房面积1000多平方米,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条件。

    5、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本学科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基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够掌握相关材料研究领域中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能作出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课包括:数理方程、计算方法、数理统计。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材料热力学、现代分析原理与方法、固态相变原理、材料高等结构分析、高等无机化学、陶瓷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表面与界面、稀土发光材料原理及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