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601)材料工程

(085601)材料工程

11111111

    专业代码:085501

    专业名称: 机械工程

    联系方式:0791-83853379  刘老师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1机械设计基础

    参考书目:1.《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刘静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复试参考书:《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版),王先逵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加试参考书:1.《机械制图》(第五版),何铭新、钱可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诗波、黄长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研究方向:01 增材制造、生物制造 02 机械设计与理论 03 设备及制造系统状态监测与控制 04 智能制造与智能设备 05 机器人技术 06 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1.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简介

    机械工程是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各类机械产品在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工程学科。

    我校的机械工程学科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增设为国家机械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成为第三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被列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C行列。本学科是研究有关机械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学科,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建设,在增材制造、智能装备、矿冶装备及智能化、状态监测与控制、专用机器人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荣获了多项省部级奖项。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生物3D打印技术、可降解植入物的开发与应用、设备及制造系统状态监测与控制、智能制造装备运行维护的理论与技术等。

    2.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导师研究方向涉及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学科,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名,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部分导师简介如下:

    帅词俊:国际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硕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生物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3项)及省部级、企业横向项目等3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6篇,热点论文35次,出版学术专著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2项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答辩评审专家、国家优青会评专家、长江学者会评专家。入选2020中国大陆材料领域科学家50强,特别是TOP1%论文、高被引论文和H指数均位居榜单第一。

    戚方伟:生物增材制造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增材制造再生型植入物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Mater Today Nano、Addit Manuf等领域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其中ESI热点论文4篇、高被引论文8篇;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正面引用2600余次,H指数27;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1项已作为专利群的核心专利作价入股500万元成立勃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担任国际期刊Engineering Reports副主编、南昌市跃合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以及Bioact Mater、Acta Biomater和Biomater Sci等期刊的同行评审专家;受邀在中国国际3D打印博览会暨高峰论坛、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全国增材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等作学术报告。

    杨文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直从事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可降解植入物等领域的研究,在植入物的宏微结构设计、成形工艺优化、微观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检测、降解性能调控和生物学性能评估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科研专项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ompos Part B-Eng (IF: 13.1)、Biomaterials Res (IF: 11.3)、Carbohyd Polym (11.2)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ESI热点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3篇,TOP期刊论文9篇,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6篇。

    王春明:男,江西理工大学讲师,四川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生物医用镁、钛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粉末冶金钛合金、镁合金制备技术。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江西省自然基金5项;先后在J. Magnes. Alloy.、Mater. Design、Mater. Character.、J. Alloy. Compd.、J. Mater. Res. Technol.、Inter. J. Hydrogen Energy、Powder Technol.等国际期刊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钟琪:男,江西理工大学讲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一直从事增材制造与智能控制领域的研究,在激光增材制造系统设计与开发、激光熔融工艺与装备、成形温度场智能调控、3D打印控形控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先后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期刊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6篇,授权国家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二等奖1项。

    杨明立:男,江西理工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材料成型技术与智能制造、结构设计与优化、稀土功能性及应用等领域研究。在Compos Pt B-Eng (IF: 13.1)、Virtual Phys Prototy (IF: 10.6)、Mater Today Nano (IF:10.3)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高被引论文3篇,TOP期刊论文3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基金重点项目等;曾获江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

    帅熊:男,江西理工大学讲师,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法国鲁昂大学联培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并结合有限元,相场,分子动力学等仿真手段构建科学数据库优化工艺参数。在粉体材料制备及成型技术、材料化学性质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先后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RSC Advan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王国勇: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增材制造复杂结构制备、组织再生修复等方向。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项目3项;先后在Nano Energy、Materials & Design、Nano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入选高被引论文3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2022年度第十九届湖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聚焦再生型植入物的增材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率先开发了再生型植入物从粉体制备到3D打印的全流程装备技术体系,整体技术被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6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青项目、青年重点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1项;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在Nano Energy、Adv Sci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1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1篇、ESI热点论文42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并实现专利权转让,所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已在21家企业医院转化应用。

    4.培养条件

    已形成占地面积4000余平米,涵盖工艺区、测试区和生物区的三大功能区,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配有自主研发的激光成形系统、球化整形系统、高能球磨机等加工装备,完全满足学生研发需求;同时配备了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测试设备,为综合性能评估与显微结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同时搭建了完善的生物实验平台,配有酶标仪、倒置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等,为生物学评估提供了良好条件。

    5.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备基本的机械工程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够掌握相关机械研究领域中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能作出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课:数理方法、计算方法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机械动力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现代设计理论、现代控制工程、系统建模方法、近/净成型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