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公共管理

(1252)公共管理

11111111

        专业代码:1252

    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联系方式:0797-8312319 李老师

    考试科目: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

    复试参考书:1.《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蔡立辉、王乐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2.《政治学概论》(第二版)马工程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政治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研究方向:01 区域公共管理02 社区治理03 应急管理04 行政文化与苏区廉政建设

     

    江西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点是学校立足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发挥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和工商等学科专业优势,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专业硕士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公共管理、社区治理、应急管理和行政文化与苏区廉政建设等4个方向。本硕士点为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有色冶金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解决公共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具有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各类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本专业学科现有专任指导教师30人,行业指导教师15人。学科点在政府管理、国家(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和行政文化伦理等领域取得了较多科研成果。

    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1)区域公共管理。结合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及城市规划管理等相关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关系提供政策建议和对策支持。主要研究领域:政府间关系、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与管理。

    (2)社区治理。从公共管理、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角度探讨城乡社区职能配置、运作机制,为社区治理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主要研究领域: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城市社区治理、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

    (3)应急管理。依托管理、经济和法学等学科专业基础,研究应急管理的制度设计、运行以及其与法治政府的关系,服务地方政府和社会应急管理需要。主要研究领域:应急管理体系、体制、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与法治政府。

    (4)行政文化和苏区廉政建设。运用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治政府、廉政建设的实践机制和改革策略,为学科发展和咨政育人提供智力支持。主要研究领域:红色文化与苏区精神、行政伦理与文化、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为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有色冶金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解决公共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公共管理硕士(MPA)毕业生应秉承江西理工大学“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具有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各类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

    核心课包括: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和英语等9门课程,不少于19学分。

    专业方向必修课包括:区域公共管理、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行政伦理与文化和应急管理与实践等16门课程,每个专业方向4门课程,每个方向必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

    3、专任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目前有专任导师3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3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法律及行政机关实际工作背景的教师16人。

    陈华平,教授,硕士生导师,MPA教育中心主任,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央苏区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6项,横向课题8项。在中国行政管理、江西社会科学、学术探索、理论前沿和行政论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2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编(著)教材《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公共管理学》《行政伦理研究》等6部。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西省第三届移动教学“优秀教师”,江西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秀课程”,江西省一流课程,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党建“优秀成果”奖等奖励。

    伍自强,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理工大学副书记,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江西省高校第七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长期从事高校教育政策法规与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独立学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教育探索》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

    胡建华,江西理工大学教授、副院长,厦门大学本科、硕士毕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理事,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教经验丰富,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事务,曾获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近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等省部级研究项目8项;主持并完成了地方政府委托研究项目2项,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精准扶贫调研工作,完成了3份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正面批示;在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刘立刚,江西理工大学教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注册税务师。曾任江西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赣粤闽湘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副主任、赣州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赣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曾在央企、大型外企工作多年,具有经济、金融工作经历。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工作。目前担任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赣州政研智库专家、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赣州市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专家。入选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省科协“百人远航工程”资助人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科学规划课题、中国科协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江西日报》、《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10项成果荣获省、市级科研奖励。

    邓显超,博士,江西理工大学教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第二届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会员,江西省赣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会理事。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国内访问学者,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英国利兹大学担任访问学者。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等课程。从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苏区治理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走出去以及苏区治理等方面出版专著两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在江西省赣州市获奖,尤其是在文化软实力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魏建克,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党史党建、苏区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抗日战争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数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社会科学网等网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教育部课题《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历史文本中的中国话语问题研究》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研究》一项,主持省级教改和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重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文本话语与历史记忆:1921-195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一”纪念》一部,获得江西省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2015年荣获江西理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称号。

    彭频,教授,管理学博士后。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担任 “西北之光”访问学者,在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规划与决策分析、应急物流管理、运营管理。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近10篇,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刘敏岚,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国内青年访问学者。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西省教育厅教学竞赛奖;主持省级课题10项;在《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教学与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咨询报告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历任赣州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赣州监狱、赣州消防、赣州武警、章贡区法院等单位的心理顾问。主要从事社会心理服务、民众心理健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心理服务的研究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

    4、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学科点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2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被CCSCI、SCI、EI、ISTP检索37余篇。

    5、培养条件

    本学科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年龄及梯队结构合理。目前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3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法律及行政机关实际工作背景的教师16人。学科点拥有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点和“矿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中央苏区法制研究中心”等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科点具有完善的教学软硬条件,有充足的文献资料、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与赣州市及周边地市政府部门及有色冶金行业单位签定20多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单位领导或专家为兼职指导教师。

    6.培养方式

    (1)全日制

    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学校,拟录取但未转入人事档案的取消录取资格。

    (2)非全日制

    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不转入学校,培养采取非脱产学习方式。

    7. 学制与学位授予

    实行学分制培养方式,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至4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至5年。在规定年限内,学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培养环节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可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公共管理(MPA)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毕业证书。

    8.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编制的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及习题集(英语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