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冶金工程

(0806)冶金工程

11111111

    专业代码:0806

    专业名称:冶金工程

    联系方式:0797-8312191 刘老师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5物理化学

    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参考书(四选一): 1.《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朱苗勇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 3.《化工原理》(上下册),姚玉英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4.《材料工程基础》,周美玲等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加试参考书: 1.《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朱苗勇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

    研究方向:01冶金物理化学 02钢铁冶金 03有色金属冶金

    1、         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冶金工程学科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加工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

    冶金工程学科是江西理工大学传统、优势、特色学科,最早成立于 1958 年的钢冶系,当时设有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1990 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获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 年获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2008 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 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撑学科,2018 年获国家一级学科博士授权。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稀土稀有金属高效分离及功能材料制备;2.高熔点金属冶金新工艺及理论;3.冶金过程仿真优化控制与数值模拟;4.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5.特殊冶金及材料制备新技术;6.高品质钢铁高效制备技术。

    2、         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冶金工程学科硕士点现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 人,教授 20 名,

    博士生导师 8 名,校内专职硕士生导师 26 名,博士学位比例 80.7%。现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宝钢优秀教师 3 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7 人、江西省赣鄱英才 555 工程人选 4 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1 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 人,4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廖春发:男,1965.3 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委员会主任委员、冶金反应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全国冶金工程与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入选江西省"赣鄱 555"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冶金工程)带头人,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长期钨、稀土、银等稀贵金属分离及其二次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6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面上项目 2 项),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各类横向项目 30 余项;主持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2 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5 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被 SCIEI 检索

    20 余篇。

    赵宝军:男,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冶金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火法冶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昆士兰大学化工学院 Codelco-方圆教授。主要进行火法冶金过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包括冶金渣的高温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动力学以及新冶炼技术和耐火材料的研究。利用独立开发的世界领先的研究技术,在渣的相平衡和粘度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知名冶金和材料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 150 多篇文章。获得美国陶瓷学会的 Spriggs 相平衡奖,英国材料冶金学会的“Billiton Gold Medal” 和加拿大冶金季刊(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的“Best Paper Award”。多次受邀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报告。美国冶金会刊编委,多家国际冶金和材料期刊的审稿专家,美国 TMS 奖学金评委主席,国际及澳大利亚多项基金评委。

    徐志峰:男,博士,教授,2006 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 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 年入选江西省第四批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011 年入选江西省第七批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1 年入选江西省远航工程资助对象。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研究。主持或以学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技术攻关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5 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3 篇,其中 SCI 收录 1 篇、EI 收录 6 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赖朝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江西省"赣鄱 555 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钢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曾任新余钢铁集团钢铁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技术质量处处长、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完成科研项目 22 项:国家级 3 项,省部级 10 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7 项:国家级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二),省部级 6 项,一等奖 1 项(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奖 3 项;发明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50 余篇,SCIEI 录入 6 篇;主持参与制定标准 4 项。

    汪金良: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学委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利用委员会委员、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冶金资源绿色开发、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过程强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 863 重点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23 项;发表学术论文 39 篇,被 SCI/EI

    18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4 项、获批 9 项,获软件著作权 2 项,3 项技术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2 项。

    王瑞祥:男,博士,二级教授、江西省井岗学者特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博士生导师,主要围绕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稀贵金属提取开展研究,主持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1 项、江西省自然基金、江西省博士后基金、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10 余项,参与国家“863”科技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 10 余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 SCI EI 收录 1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9 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励 2 项,市厅级奖励 2 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培养 8 名研究生,4 名获国家、省政府和社会奖学金,5 名攻读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复杂稀贵物料综合回收研究团队,课题组获评江西理工大学 2015-2016 年度科研工作重大贡献。佟志芳: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轻金属冶金学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冶金固废资源有价元素提取及增值材料化利用、冶金过程多尺度模拟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 3 项;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 6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1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2 项。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本学科近五年主持“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65 项;省部级项目 86 项;科研到账总经费 8556 余万元;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260 余篇,4 篇分别进入 ESI-1‰ESI-1%;授权发明专利 68 件。获省部级科技奖 15 项。2008 年、2011 年、2015 年、2016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各 1 项(2008

    2016 为第一单位)。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4、         培养条件

    本学科具备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拥有国家钨与稀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化学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研究平台。

    5、         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本学科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基本的冶金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

    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够掌握相关冶金研究领域中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数理方程、数理统计。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热力学、冶金动力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电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科研方法论(含信息检索)、冶金过程数模与程序设计、熔盐电化学、熔盐物理化学性质、稀土元素化学、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稀土功能材料、湿法冶金技术及设备、冶金资源与环保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