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J1)资源循科学与工程

(0806J1)资源循科学与工程

11111111

    专业代码:0806J1

    专业名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联系方式:0797-8312191 刘老师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5物理化学

    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四选一): 1.《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朱苗勇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 3.《化工原理》(上下册),姚玉英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4.《材料工程基础》,周美玲等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加试参考书: 1.《现代冶金学(钢铁冶金卷)》朱苗勇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

    研究方向:01 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02 工业固废的高效提取与高值化利用 03 城市矿产高效循环利用 04 清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05 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06 有色冶炼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

    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为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为应对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危机,实现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等战略任务培养高级人才的新兴学科,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学科,也是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的支撑学科,其主要面向冶金行业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与高值化、固废资源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本学科所属一级学科冶金学科是是江西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是江西省 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在稀土、钨、铜等有色金属、钢铁冶金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是我国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等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本学科以冶金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主要研究方向:1.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2.工业固废的高效提取与高值化利用;3.城市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4.清洁生产与资源可持续利用;5.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2、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导师队伍整体知识结构合理,共有 16 位导师组成,其中校内专职导师 13 位,外聘专家 3 位;导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特征。

    王瑞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围绕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稀贵金属提取开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1 项,江西省自然基金、江西省博士后基金、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10 余项,参与国家“863”科技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 10 余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 SCI EI 收录 1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9 件,已获授权 7 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励 2 项,市厅级奖励 2 项,科技成果转化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指标优于世界同类先进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培养 8 名研究生,4 名获国家、省政府和社会奖学金,5 名攻读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复杂稀贵物料综合回收研究团队,课题组获评江西理工大学 2015-2016 年度科研工作重大贡献

    杨幼明:男,1965 11 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稀土学院副院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1995 年获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硕士学位。主要有国家 863 计划等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9 项、设计(技术服务)项目 4 项。 近五年,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重点工业攻关项目 1 项以及地区科技计划项目 1 项,主持产业化项目 1 项以及横向合作项目 5 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稀土冶金及稀土材料;(2)钨钼分离;(3)二次资源的再生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江西省人民政府项目奖 1 项;申请国家专利 2 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20 篇。

    徐志峰:男,博士,教授,2006 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 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 年入选江西省第四批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011 年入选江西省第七批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1 年入选江西省远航工程资助对象。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研究。主持或以学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技术攻关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5 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13 篇,其中 SCI 收录 1 篇、EI 收录 6 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李金辉:博士,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化学系主任,2010 年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废弃资源高效利用、复杂氧化物矿冶金方法和稀土资源绿色高效提取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已在 Hydro.IJMPJ. CLEAN PROD 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第一作者 15 篇,SCI/EI 检索 7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1 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9 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 3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江西省科技厅项目 3 项(含重大项目 1 项)、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1 项、江西省教育厅项目 1 项;主持企业科研项目 3 项,到账经费 68 万元;主持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1 项,校级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各 1 项。主持科研成果《氯盐体系红土矿中选择性提取镍钴技术及其材料化冶金技术研究》获 2011 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参与科研项目获 2011 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10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 2017 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出版专著《废铬资源再利用技术》、《电镀污泥中有价金属提取技术》和《红土镍矿氯化冶金基础研究》。

    李玉虎: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艺优化、有色复杂物料综合利用以及有色金属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表 SCIEI 学术论文 16 篇,授权发明专利 14 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1 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横向课题 6 项目,其中“BME-MLCC 用电子级铜粉制备技术开发湿法炼锌硫酸锌溶液深度净化新工艺项目已完成产业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硕士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依托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铜加工与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及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铜资源高效开发及精深加工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本研究方向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企事业委托等科研项目 38 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 1000 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00 余篇,其中被 SCIEI 收录 100 余篇,出版专著 1 部,教材 4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 2 奖,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8 项。研究成果已在多家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经济效果显著。

    4、培养条件

    本学科本硕士点是有色金属冶金学科的重要分支。有色金属冶金学科为江西省 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和首批示范性硕士点,具有同等学历硕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建有国家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赣州南方稀土研究设计院江西钨与稀土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平台 5,研究生创新基地 3 个,依托教育部钨工程中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现有实验室面积 12884 m2;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也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科仪器设备总值达 5209.74 万元,5 万元以上国内先进的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85 台(件);中外文科技期刊 128 种、中外文藏书 2.1 万册、校园网通过 100 兆以太网,可在线高速检索、下载多种中外文数据库。

    5、  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本学科培养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具备资源循环科学方面基本知识,掌握金属资源高效回收、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基本理论,具备较为扎实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良好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循环利用规划设计、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并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解决该领域技术难题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具有从事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及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基础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外国语、数理方程、数理统计。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冶金热力学、冶金动力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过程数模与程序设计、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冶金资源与环保技术等。